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9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292篇
林业   1047篇
农学   1274篇
基础科学   1018篇
  1646篇
综合类   5176篇
农作物   780篇
水产渔业   683篇
畜牧兽医   1872篇
园艺   734篇
植物保护   7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586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677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661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64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为制备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特异性血清,对300只3~4周龄的SPF鸡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最后一次免疫21 d后,采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进行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剩余水分测定、中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IBV特异性血清的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和剩余水分测定结果均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血清中和效价为1:800,与IBV H120种毒株的中和指数为106.3,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B87株、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中和指数均不大于10;通过AGP、ELISA、HI等试验,确定该血清中不含其他禽源外源病毒抗体。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或毒种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高效价的中和用血清。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犬感染风险因素,初步掌握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估计流行率计算抽样数量,然后随机抽样,采用IELISA方法检测光滑型和粗糙型犬布鲁氏菌,同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率、感染风险因素和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认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总流行率为25.5%(95%CI:20.9%~30.1%),且犬种和牛羊种并存,公共卫生威胁严重;从不同群体看,牧区流行率最高,为41.5%(95%CI:31.0%~52.0%);外购、散养、常接触牛羊、喂生肉、不处理犬粪便等行为是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常接触牛羊"(OR=1.97,95%CI:1.47~15.35)、"喂生肉"(OR=5.06,95%CI:1.69~20.74)是主要风险因素;乌鲁木齐市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低,个人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对犬感染牛羊种布鲁氏菌的公共卫生防控,减少犬与牛羊的直接接触,不喂生肉,定期开展犬布鲁氏菌病专项检测,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养犬人员的布鲁氏菌病认知度。  相似文献   
63.
为明晰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推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基于1999—2018年粤西地区茂名、阳江、湛江3市粮食生产数据,采用交叉效率DEA模型测算区域粮食生产效率,揭示近20年粮食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比较分析粮食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77,其中,茂名市粮食生产效率最高(0.88),阳江市次之(0.78),湛江市最低(0.65)。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力(贡献力)最大的投入因子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1.082和0.942。Tobit模型测得的7个投入因子仅化肥施用量(0.015)与粮食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3个因子与粮食生产效率相关性不显著,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地理探测器测得所有因子均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阳江市投入因子贡献力与粤西地区大致相同,但化肥施用量贡献力高出有效灌溉面积0.008。湛江市与茂名市化肥和农药投入的贡献力仅次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贡献力均最低。但茂名市粮食播种面积的贡献力依次大于从业人口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湛江市则相反。研究表明,20年来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不高,整体呈中等效率水平,粮食生产效率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显著;地理探测器测度结果无不显著因子存在,探测因子影响力比Tobit模型所得结果更稳定且偏误小;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粤西3市粮食生产效率的主导因子,但不同城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因子贡献力差异较大,湛江和茂名对化肥、农药等污染较大的生产要素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64.
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创新点在数字治理。以北京市部分农村社区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浙江等省市的精密型疫情防控措施,提炼了应用风险放大框架进行数字治理的关键点,并建立了信息传播机制和放大反应机制的分析模型,最后从流程管理、设备开发、反馈渠道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社区数字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传统水稻育种技术最主要瓶颈是选择效率低和周期长。为了提高水稻优异材料选育和杂交稻组配效率,创新水稻分子育种策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和早世代杂交组配,展开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和杂交新组合的调查评价。供体亲本H318与恢复系亲本华占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设计关键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将Wxb、fgr、Xa23、Pi2、Pi46以及Pita 6个稻米品质、香味、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相关功能基因进行聚合利用。通过多世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米质、抗性等表型鉴定,获得14份以恢复系华占为遗传背景,目标基因纯合的优质、双抗和香型稳定的水稻株系。依据材料稳定遗传特性,将改良后代株系与生产应用的不育系进行测配和组合的调查评价,筛选获得潜在优良杂交稻。在育种进程中采用"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实现多个有利基因快速聚合,定向改良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并且促进杂交水稻组合的高效选育。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木材工业除尘日益得到重视。众所周知,木材工业是产生粉尘的大户,如不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产生的粉尘不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品质量、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年限及生产的安全造成危害。目前,在木材工业中,广泛采用的多是离心力除  相似文献   
67.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68.
自动导航牵引车在工业中担任运输物料的作用,随着单栋温室的面积不断增大,操作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为了实现各操作区之间的联系,高效完成运输、采摘和喷洒等各项任务,开发一种应用于温室中的自动导航牵引车。该设备主要包括驱动总成、转向总成、AGV控制总成、手动控制总成、路面清理装置、铅酸蓄电池、底盘和外壳。开发的温室自动牵引车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导航,在面积巨大、路况复杂或线路不确定的区域还能够实现手动控制。在温室生产中应用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的装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水稻株型、物质生产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蜀恢498(R498)及其突变体sg1和sg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其中施氮量为主因素(0,90,180 kg/hm~2以下简称为CK,N90,N180),水稻材料为副因素,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下蜀恢498及其突变体节间长度、叶部特征、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干物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1)施氮对R498及其突变体sg1和sg2上部N_1~N_5节间长度均有一定影响,其中N_1、N_2和N_3的节间长度均表现为R498sg1sg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N_4和N_5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在同一节间下,低氮处理(N90)的节间长度与高氮处理(N180)的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施氮增加了水稻叶片长度和宽度、单叶面积以及叶面积指数,降低了2016年高效叶面积率。(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粒叶比呈降低趋势;3个材料中,sg1的粒叶比最大,比R498和sg2分别高14.97%和34.83%。(3)干物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N90与N180处理间差异较小。2015-2016年,水稻的产量均表现为R498sg1sg2。R498、sg1和sg2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2015和2016年,R498、sg1和sg2 N90处理的产量比N180处理分别减少了14.96%,14.45%,23.77%和2.23%,6.25%,8.66%。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R498sg1sg2,而颖花数和着粒密度则表现为sg2sg1R498;施氮对有效穗数影响最大,N90与N180处理间差异总体达到显著水平。(4)2015和2016年,N9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处理显著高于N18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表现为sg2sg1R498,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R498sg1sg2。【结论】突变体sg1对氮响应较慢,在水稻育种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杂交品种选育中,可通过观测不同材料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表现,从而选育出稳产增产的水稻新品种,更好地实现减氮稳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